据《百事通》记载:印尼中爪哇有个名为沙多罗诺的人,有一天看到许多燕子纷纷往海边高山的岩洞里飞,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钻进岩洞内一探究竟,里面布满了一盏盏十分可爱细腻的燕子窝巢,他便敲下几盏带回家。起初只是觉得好玩,后来竟起了试吃的念头,煮了几个燕窝尝尝,竟觉得味道不错。消息传开后,当地人都去岩洞里采集燕窝。经过长期食用,大家普遍感觉身健气舒,精力旺盛,这才明白,那些燕窝原来是个宝。此后,燕窝作为补品便这样流传了下来。此一说法毕竟是个传说,因年代久远,已无从考证。
最早的燕窝贸易关税:
明神宗万历十七年(公元1589年)有关燕窝关税的记载,燕窝之税银,“上等一百斤税银为一两,中等货七钱,下等货两钱。”由此可推断,当时的燕窝贸易系统相当成熟。
据史书记载,在郑和下西洋(公元1405年—1433年),中國的船队与东南亚等国进行物品交换的时候,就曾以唐朝的瓷器与婆罗洲(分属马来西亚,文莱,印度尼西亚)交换燕窝,并带回国进贡给当时的皇帝,从此燕窝成为当时宫廷的珍馐补品。
郑和到过的马来西亚、印尼、泰国等海岸,均是燕窝的主产地。有文字记载可查证,燕窝进入中国约在十七世纪后期,每年有12.5万磅约400万只燕窝从爪哇的巴达维亚(现称雅加达)输入运往中国。这与郑和七下西洋经过的国家时间吻合。
以下是郑和如何发现燕窝的传说:在一次郑和的远洋舰队遭遇大风暴,漂泊到马来群岛的一个荒岛。在食物短缺下,某些船员无意间发现悬崖绝壁上的燕窝,于是郑和下令部属采摘洗净炖煮用以充饥。数日后,个个脸色红润,中气十足。回国时,郑和则将燕窝献给明成祖。从此,燕窝成了朝拜皇帝重臣的贡品。燕窝养生也就从此盛行于宫廷。
最早发现燕窝的华人:
《沙劳越散记》:古晋叶振华、王三叔到达马来西亚东部沙劳越美里辖内的岭坡,发现燕屋洞。当时凡发现燕屋洞者,该洞便属于此人的产业。
最早记录燕窝的医书古籍:
《本经逢原》:张璐成书于清顺治十六(1659)年。记载:“燕窝甘、平。能使金水相生,肾气滋于肺,而胃气亦得以安,食品中之最驯良者。”
最早收录燕窝的医学辞书:
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民国十年(1921)谢观主编。记载:“燕窝功用:益气、和中、润肺、开胃、化痰、止嗽、添精、补髓、壮阳。”
最早的燕窝诗:
《吴梅村诗集》:明末清初。吴伟业(1609-1671)撰《燕窝》:海燕无家苦,争衔小白鱼。却供人采食,未卜汝安居。味入金齑美,巢营玉垒虚。大官求远物,早献上林书。
描写燕窝最多的古典文学名著:
《红楼梦》:在红楼梦大观园的饮食中,燕窝二字出现17次之多。书中写有这样一段话:黛玉体娇质弱,不胜大补,正宜引清补不滞之剂——说的就是燕窝。至于血气双亏的秦可卿,伤神虚复的贾宝玉,他们吃燕窝正对症下药。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五回——宝钗说道:“昨儿我见你那药方上,人参桂肉觉得太多了,虽说益气补神,也不宜太热。依我说,先以平肝养胃为要,肝火一平,不能克土,胃气无病,饮食就可以养人了。每日起来拿上等燕窝一两,冰糖五钱,用银子熬出粥来,若吃惯了,比药还强,最是滋阴补气了。”这既充分体现了华人食用燕窝的悠久历史,也鲜明的突出了燕窝的功效—平肝养胃,滋阴补气。
最早介绍燕窝知识的杂志:
《东方杂志》:1918年出版的第15卷第8期《燕窝谈》
最早的燕窝商情表:
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》:1833年
全球燕窝产量最大的出口国:
《香港政府统计处报告》:1997年印尼占全球产量80%
全球燕窝最大进口地区:
TRAFFIC报告:香港。86年145.5吨、88年148.4吨、89年138.4吨、90年137.6吨、91年124.1吨。
最长寿的燕窝进补人:
《三联生活周刊》:宋美龄女士,享年106岁。“她每天都会吃一小碗冰糖燕窝。”
最低食用燕窝年龄:
《联合早报》:4月以上婴儿即可食用。“新加坡不少怀孕妈妈都会进食,不少胎儿在母腹中已经‘享用’燕窝营养数月了。”
最热衷进补燕窝的人群:
香港演艺明星,不少人开演唱会前为保持体型,将燕窝作为唯一食物。
金丝燕最高群居数量:
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:100万只。
最早的燕屋:
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》:建于1880年即荷属东印度第54任总督J.W.van Lansberge的最后一年,相当于清朝咸丰十年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